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1869.SH / 06869.HK

新闻与活动

通信智能制造怎么搞? 看专家解读规划、路径和测评

  • 2017-06-21
  • 16901次
字号:



随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进步,制造企业提质增效、降低成本又多了一款利器。在光通信领域,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制造基地,而在这个技术密集型行业里,长飞等行业内很多标志性企业都与全球制造业企业同步开展了智能制造的改造,部分项目还成功入选全国智能制造示范项目。

2017通信企业(长飞)智能制造专题培训班日前在武汉开班,来自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中国软件测评中心等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与长飞公司的有关管理层上了一堂生动的“智能制造”培训交流课。

智能制造为明天准备能力

纵观这十年、二十年通信产业的变迁,我们发现,一切在变。技术发生了颠覆:从电路到IP;网络完全变革:从电信网到计算网,从硬到软,SDN定义网络,NFV变革设备;基本网元发生变迁:从交换机到服务器;通信生态已经重建:从过去运营商主宰一切,到现在的管道化基础网+企业网+云+端。二十年来,技术进步是产业生态变局的唯一力量,十年产业周期,唯一不变的是变。因此,适应变化的,成了网红;不适应变化的,成了吃瓜群众。


认识信息通信产业,我们应该把握变的道和术。道:就是认识变的规律,术:就是把握变的艺术。信息通信特征是技术驱动;信息技术本质,就是努力降低比特成本;信息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及时对外提速降费,对内迭代重构。这应该是信息通信基本的道。而变,就是需要我们在变局中找到定位,在变革中发现价值。


大连接、泛智能,已然成为通信产业新航道的大势。这是从连接——这个硬的大架构、智能——这个软的内核心两个维度下,解构当下产业变局。


泛智能的时代已经到来。在应用驱动之下,人工智能将成为所有应用标配。在网络变革之下,物理网正在成为智能网,SDN重构网络,NFV重塑网元,云化则让资源智管。智能贯穿在从网络到应用各环节:连接智能化、管道智能化、资源智能化、管理智能化、终端智能化,乃至制造智能化。


在大连接、泛智能之下,变和不变是什么?变的是,联网技术快速迭代,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和变量,这是快创新。企业间比拼的,就是技术判断和研发积累。华为步入无人区就是例子。而不变的是,比特的刚需。所有数据的连接、存贮、转发、传输,这是慢创新,企业间比拼的是专业精神和工匠水准。康宁把石英做到极致,就是典型案例。


光通信企业是永不停息的创新荆棘路。相信我们如果秉持技术定力、开放思维、全球视野,在大连接、泛智能的大航道上,聚焦专业,提升能力,就一定能常变常新。

智能制造是制造企业进化必由之路

“十二五”时期,我国产品质量状况保持积极良好的发展态势,产品质量合格率从2011年的87.5%提升到2015年的91.1%,增长3.6%;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从12.5%下降到8.9%,降幅达3.6%。具有全球质量竞争优势的出口商品出口额占比达9.9%,同比提升2.4%,出口商品被召回次数每10亿美元从7.08次下降到4.53次,降幅达56.3%。


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这是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描绘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对顺应新常态,对当前的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产业规模、产业结构、质量效益、持续发展能力等几个方面,世界制造业大国大致分为三个方阵:美国处于第一方阵;德国、日本处于第二方阵;中国、英国、法国、韩国处于第三方阵。中国制造预计2025年进入世界第二方阵,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在2050年中国制造进入第一方阵,成为具有全球引领影响力的制造强国。


我国目前制造业对国外的技术依赖高达50%以上,科研成果转化率不足,低于发达国家40%,造成这些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对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占比不足导致,提升研发经费,技术创新主体,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智能工厂、管理、服务、数字化车间等),由于我国的高速精密关键零部件都需要进口,增加制造成本,推动重点领域发展,提升工业的基础能力也将是此次主要着力的地方。从上世纪50年代-80年代制造业大国德国、日本、美国均实行“质量救国”“以质量推动品牌建设,以品牌建设助推产品出口”的政策,此次《中国制造2025》也将夯实质量发展基础,完善质量监管体制、加快提升质量品质综合提升本土品牌,树立良好的国际市场形象。

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既是小微企业生存之路,又是大企业繁荣兴盛之道。2015年10月14日提出要把“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和“双创”紧密结合起来,将会催生一场“新工业革命”。


明确以制造业为国民经济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是实施“互联网+”行动主战场,制造企业为主力军,以“双创”激发企业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造两类“双创”平台,推动互联网企业构建制造业“双创”服务体系,组织实施制造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建设工程,支持制造企业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深化工业云、大数据等技术的集成应用,汇聚众智,加快构建新型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模式。


由于现代制造产品的复杂性,机械、电子、控制、信息等多领域一体化高可靠性,高协调配合显得尤为重要,互联网为网络化协同制造创造了条件,从最早的产品研发、供应链从线下走到线上,协同主体也从确定性走向不确定性,从业务协同到能力交易协同,基于CPS的制造构建企业设计、仿真、制造能力的交易平台。定制化生产也做到生产装备、数据流动的自动化,以数据的自动流解决生产的不确定性、多样性和复杂性。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背后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制定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从六个方面为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第一,《规划》阐述了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和基础。一是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取得重要突破。二是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并与制造业加速融合。三是我国具有全球最大的智能制造需求市场。四是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初步形成。


第二,《规划》指出了我国发展智能制造面临的形势。主要表现三点,工业发达国家纷纷把智能制造作为重要战略,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我国发展智能制造的任务更艰巨、形势更复杂。


第三,《规划》点出了指导思想。智能制造的内容十分丰富、领域非常广泛,目前国内外均处于探索阶段,德国也认为至少需要10-15年的时间才能真正实现智能制造,因此《规划》提出要将发展智能制造作为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


第四,为体现“分步骤推进”的思路,《规划》提出“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逐步实现智能转型。第二步,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


第五,《规划》提出了十大重点任务。一是加快智能制造装备(产品)发展。二是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三是建设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四是构筑工业互联网基础。五是加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广力度。六是推动重点领域智能转型。七是促进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八是培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九是推进区域智能制造协同发展。十是打造智能制造人才队伍。


第六,《规划》提出了六大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统筹协调。二是完善创新体系。三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四是创新金融扶持方式。五是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六是深化国际合作交流。

智能制造解构与提升路径

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国内制造企业未来最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因此如何提升企业智能制造核心能力就成为诸多企业的主要诉求。


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制造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而且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在这一背景下,全球主要国家和国际巨头企业都加紧布局,以期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通过智能制造企业核心能力的测评,为企业管理者和实践者展开了一幅全景画卷,能够切实地了解到目前企业在各个业务领域所处的阶段和层次,与先进企业的比较差距,以及未来可能提升的方向和优化的路径。如果是使用传统方法,需要请到数十位专家进行咨询才可能达到的效果。通过智能制造测评,能够让企业以最高的效率和最小的代价完成智能制造转型的第一步,避免走入为了智能制造而智能制造的歧途,而将聚焦点重新回到企业核心的战略和竞争力发展的关键之处。


智能制造企业核心能力测评基于对智能制造发展方向的把握,并结合目前各行业在此领域的实践,所建立的一整套完整模型体系结构。从整体方案来说,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是智能制造的驱动力,而要建设工业智能制造的业务体系,需要基础设备产线的高度自动化、业务与管理的精益化提升,全面的信息系统支撑以及基于工业大数据的新管理模式的建立。离开了任何一个方面,都可能偏离了智能制造的方向。


分享这个页面:
上一篇夯实制造之基 工业强基健筋骨 ——省经信委推进“工业强基”工程侧记
全部
下一篇行业唯一,荆楚骄傲——长飞公司荣膺工业与信息化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第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