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1869.SH / 06869.HK

新闻与活动

厉害了!世界顶级光纤"中国造"!一年可绕地球900圈…

  • 2016-11-28
  • 17715次
字号:

“中国制造2025”,它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十年的行动纲领,而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如今,这份文件落地已经一年多了,这对于我国制造业企业到底意味着什么?企业离智能制造还有多远呢?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进行了探访,赶快看看!


信息“神经”中国造,世界顶级光纤一年可绕地球900圈


互联网时代,信息和数据的传输已经无处不在。无论是全光网络建设,或是移动网络3G、4G和即将到来的5G,都离不开信息传递的载体——光纤。光纤,细如发丝,乍一看普普通通,但这一信息“神经”却凝聚了诸多尖端技术。武汉的一家光纤制造企业正在进行这样的智能制造。


1976年,中国第一根光纤在武汉诞生。40年间,光纤网络遍布全球,我国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制造国,年产量占全球产量50%以上。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离不开长飞公司的巨大贡献。28年时间,从一个“技术靠引进的制造工厂”,成长为“行业的领军者”。


长飞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光纤和预制棒供应商,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韩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7月,长飞公司作为中国光纤光缆行业唯一,也是湖北省唯一的代表企业,成为首批入围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的46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之一。眼下,长飞有着更大的目标和野心。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庄丹:这个是我们的一个拉丝塔,主要是拉光纤的,那么这个设备也是我们从2001年我们开始成立研发中心以来,我们设备研发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我们这个塔高大概是31米,在旁边我们的洋枪洋炮呢,塔高只有18米。那么这个塔跟原来就高了将近一倍左右,高了将近70%、80%,那么这个来讲,应该说我们现在的土枪土炮的效率是非常高,这个是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拉丝塔是光纤预制棒拉丝的生产设备,预制棒做得越大,要求拉丝塔的尺寸越高,越能够降低光纤的成本。长飞公司的拉丝车间,是全世界最大的单体拉丝车间,每年产出拉丝3500万公里以上。相当于绕地球近900圈。这里有目前全世界最大200毫米直径的预制棒,和烧制这种预制棒的世界最高水平的拉丝塔。而让庄丹最为骄傲的是,长飞拥有这些高端设备的完全知识产权。


长飞公司的奋起,源于早起和外方的合作,当时装备制造水平落后,公司没有任何谈判的余地,为了引进国外设备,只能任人宰割,进口设备投入占到整个投资的比例高达60%以上。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闫长鹍:那时候一个螺丝钉一个配件都是需要进口的,当初我们记得这个采购的配件的时候,人家就告诉你这个配件是在他采购的基础上加25%的利润,但是你没办法你还得买他的,因为他是独家给你提供的,你没有别的选择。


如何才能打破国外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壁垒呢?2000年,当时实力并不强大的长飞公司做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他们痛下决心,要自主研发设备!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经理王瑞春:我们公司有一个要求,每年的销售额的5%全部用于研发,并且你必须把它花掉,我们的研发费用呢我们只有一个下线没有上线,这什么意思?就是你必须把它花掉,如果说你没花掉这里的钱,说明你在研发方面你的研发方向,你的研发的技术你可能一个是可能说明你创新型不够,你的技术的超前性不够,因为你花的钱少了。


经过10年的卧薪尝胆,长飞公司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终于实现了光缆光纤整套设备的自主研发,自主生产。2010年更是攻克了技术含量最高的预制棒设备的自主设计研发。


庄丹:我们一台预制棒的PCVD的设备一套,大概过去300万欧元,现在我们自己全部做下来,300万人民币都不到,那这个区别就非常非常大。


闫长鹍,是长飞公司副总裁,智能制造领导小组的组长。2015年公司启动智能制造项目。如何自主研发更加绿色节能、更加高效的智能化制造装备,是现在摆在他面前,最重要的课题。

经过整个团队将近3年的努力,他们又啃下一块硬骨头,就是把预制棒拉丝工程中一个重要的工序紫外固化的技术难关攻克下来,大大降低了能耗,比如一年生产7千万公里光纤的话,就可以大概节省6000多度的电。同时新的紫外固化设备使用寿命是进口老设备的4倍,成本却仅仅是原有设备的一半。


闫长鹍告诉我们,今年由于新的生产设备的开发,信息化的集成,自动化生产线的改造,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拉丝塔的拉丝速度也由原来的2000米左右/每分钟跃升为3000米/每分钟,这是目前全世界光纤拉丝的最高速度。


闫长鹍:这个项目实际上是我们今年开始的,把拉丝速度由两千米左右提高到三千米,那么提高的速度提高了50%,同样的一台设备,我们可以多产出50%,这样的话就可以大大的降低光纤的拉丝的成本。现在一公里比如说光纤售价,假如一公里是70块钱的话,那么你就可以降低10%的成本,这是降低了6到7块钱的水平,提高还是蛮明显的。通过不断的降低成本,增加我们产品的竞争力。


【半小时观察】智能制造弯道超车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2016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报告指出,中国在2016年全球国家/地区制造业竞争力指数再次排名第一。这无疑令人振奋,然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眼下,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新的竞争焦点。


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更快的发展,与其它国家一决高下,关键要改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这就要求企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拥有自主研发运维能力,而政府要为企业搭建人才与技术沟通衔接的桥梁,多措并举,上下合力共同推动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


全文转载自: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2016年11月27日专题报道




分享这个页面:
上一篇从“制造工厂”到“行业领军者——长飞引领中国光纤“智”造
全部
下一篇湖北制造业从“物美价廉”迈向“质优价高”—— 打造国际品牌 布局全球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