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1869.SH / 06869.HK

新闻与活动

重走信息天路”之访古篇 最难忘“兰西拉”情缘

  • 2016-11-14
  • 14423次
字号:

这是一座矗立于被人们称为“生命禁区”的青藏公路最高点——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的纪念碑。不知从何时起,由此进藏的车辆,不论是隶属某个组织的车队,还是个人旅游的自驾车,行经此处,其驾乘者都会怀着一份真诚的崇敬和求安祈福的愿望,来到这座碑前敬献哈达。

时间倒退到1998年8月7日,当硕大的红绸被徐徐拉开时,一座通高八米、重百余吨,由江泽民主席亲笔题词“军民共建兰州西宁拉萨光缆通信干线工程竣工纪念”的纪念雕塑展现在世人面前。有人很诗意地形容它“与高原上的雪山、蓝天、白云融为一体,与唐古拉山成为千古相伴的朋友”。

看着紧握风镐的解放军战士和手持电话的邮电建设者的雕像,不禁好奇当年这群最可爱的人们背后的故事。从黄河岸边的兰州市到河湟谷地的西宁城,从“聚宝盆”柴达木到新崛起的通信城格尔木,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到地球上最高的牧场藏北草原,一直到拉萨河边的拉萨新城,“兰西拉”光缆2700多公里的战线上,到底有着怎么样的景象?

一晃近20年的光阴,作为纵贯我国西北至西南的一条通信大动脉,同时是全国“八横八纵”光缆骨干网建设中重要的一条“豹尾”,“兰西拉”光缆干线目前的质量及应用情况如何?给沿线地区的通信产业及地方发展带来哪些改变?

今年恰逢光纤发明50周年,“八横八纵”骨干网的使用也接近设计寿命,全国各地迎来了接入网全光化的重要加速期。借鉴历史,总结教训,未来骨干网的升级、全光网的建设等在光纤选型、施工架设等方面将有哪些新的方向?

带着这些疑问,老牌的行业媒体人民邮电报和报社下属网站中国信息产业网特组织记者重走这条“信息天路”,同时邀请当年“兰西拉”段招标的最大中标方、光纤光缆的领军企业——长飞公司全程参与。重走团队通过亲历寻访、座谈讨论等,沿着老一辈通信建设者们迈过的步伐,访古、寻今、看未来。

“兰西拉”光缆干线于1997年6月25日正式动工兴建,全长2754公里,跨越甘肃、青海、西藏3省区。干线始于甘肃省会兰州,沿途经过定西临洮和临夏广河县、和政县、临夏市、临夏县后进入青海省,沿212、109国道经临夏、西宁市至天竣,在天竣分两个方向向前延伸,向西偏北经乌兰至德令哈,向西偏南经格尔木、五道梁、沱沱河、唐古拉、那曲,沿青海湖北侧西行,穿过柴达木盆地南部,翻越昆仑山、唐古拉山,终止于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工程线路甘肃段225.739公里,青海段1959.896公里,西藏段553.567公里。

“兰西拉”工程被称作“世界通信史上施工条件最艰苦的工程”,建设单位是甘肃省、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邮电管理局,施工由中国通信建设总公司总承包,其所属工程局和甘肃、青海省工程公司负责具体安装施工任务。期间,原兰州军区、成都军区派出了25000名官兵支援国家建设,承担了开沟放缆的任务,成为“军民共建、军民融合、军民团结”的典范。

我们的寻访之路就是从“兰西拉”干线的起点兰州开始,一路向西。当年的一线建设者们有的已经身居要职,有的已经退居二线,有的近二十年来依然坚持在建设、管理和维护光缆的岗位上。当提起“兰西拉”三个字,回忆起当年参与工程热火朝天的场景时,虽克服着重重困难、承担着艰巨任务,但那份溢于言表的光荣与自豪令我们动容。

“记得那是97年7月间,当时正在住院的我接到‘兰西拉’一级干线光缆工程施工的任务,没有来得及办理出院手续,就立即奔赴现场接受施工设计技术交底工作”,回忆起近20年前的片段,现为中通服甘肃公司的王岩仿佛在讲述昨天的故事。王岩是当年“兰西拉”甘肃段工程的参与者和项目管理者,其所在单位承担的是“广河—和政—临夏”两个中继段的施工任务。

“甘肃临夏州是著名的少数民族集聚地,沿途经济比较发达,民族性格彪悍,路由经过地又是一眼望不见头的玉米地,压力倍感增加。”王岩告诉我们,那时的临夏州已临近收获的季节,眼看着一人多高的玉米不能收割,施工难度已经变得渺小,协调难度可想而知。

同时“兰西拉”工程是甘肃省第一个军民共建的光缆线路工程,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开挖光缆沟、布放光缆由部队完成,王岩单位负责路由复测划线、开挖、布放的技术指导工作,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一是如何协调好与部队的协同作战,如何衔接施工工序,如何保证工程安全、质量、进度,二是如何保证民族团结。

王岩回忆道,经过与部队交流,讲解光缆线路工程的施工工艺要求、规范要求、施工工序顺序等工作,得到了部队首长的全力支持,合理解决了协同施工的问题。在与当地州、县、乡各级政府沟通时,介绍了本光缆线路工程是解决少数民族和西藏地区的通信、加快边疆建设发展、提高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得到了各级政府和广大少数民族兄弟姐妹的全力支持。

“后来我们开始划线的时候,玉米都长了一人多高了。铺设的时候漆看不着,我们有时也是无意要掰一下玉米,当地农民看到这个情况,主动地把还没有成熟的玉米收割掉了,我看着也挺心疼的,但农民非常自豪地说,我们这也是支援国家的边疆建设啊”,说到这王岩已经有些哽咽。

王岩说,当年参加施工的部队是以“青藏高原”这首歌作为激励参战指战员的号角,如今每每听到“青藏高原”雄壮的旋律,就会想起昔日生龙活虎的战士“勇夺第一”的热烈施工场景,想起他们“严谨、认真、高效”的优良作风。“直到现在我仍以能够参与‘兰西拉’工程建设引以为豪,部队的优良作风依然深深地影响和激励着我,并在工作中一直延续着,更希望这种作风延续发扬,为电信企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5231的传承

5231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过是四个普通数字的排列,在我们“重走信息天路”团队进入青海省之前,对于这个数字同样陌生。然而随着一路自驾向西,大家谈论最多的就是每天不断上升的海拔数,这是每个人生理方面能够亲身感受的变化。

1996年6月邮电部决定建设兰州—西宁—拉萨光缆干线,青海省电信传输局即配合邮电部设计院工程技术人员要实地测量唐古拉山至格尔木段光缆路由。时任传输局科长的李启顺对于这段历史描述了这样一组数字,“我们当时从格尔木往唐古拉山走,准备了干粮,90公里走了10天,中途住兵站。96年9月左右,开始勘察设计,使用冻土研究所和总参提供的干线地图,在无人区涂上坐标,40天把格尔木-昆仑山600公里做完”。

资料显示,青海省内“兰西拉”整个工程要穿越荒无人迹的柴达木盆地,翻越气候恶劣、严重缺氧的昆仑山、唐古拉山,90%以上属高海拔地区,其中840公里地段平均海拔达4500米以上,当地空气稀薄,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50%,被称为生命的禁区,而且部分地段常年冰雪覆盖,永冻层厚达167米,气候更是变幻无常,经常刮起七、八级大风,有时还下大雪和冰雹。

高海拔缺氧、烈日暴晒、风雪袭击……在青海省内的寻访座谈中每一个经历过那段历史的建设者们无一不直言工作环境的恶劣和任务的艰难。原青海省邮电管理局宣传处主任李正乾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当时在部队官兵中有一个要求,每天晚上要有一个干部值班,不能睡觉,他的任务是每隔两小时要拿个小棍把所有的战士全部拨弄一遍,因为在那种环境下,一旦白天体力付出超出负荷,晚上睡觉可能就睡过去了”。

老一代“兰西拉”工程建设者的精神激励着新一代“兰西拉”工程的维护者们。现任中国电信青海公司网络运行维护部主管的包先平在97年的时候还在上学,从新闻联播得知了“兰西拉”工程,就在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毕业之后,一直在青海公司负责光缆的维护,10年被调到格尔木,开始了与“兰西拉”光缆的情缘。“我们在格尔木项目站的时候,两年之内,‘兰西拉’光缆保持着没有一次障碍的记录。到目前,‘兰西拉’光缆的阻断率在全国都是特别低的,兄弟们确实是拿生命在维护这些光缆”,包先平动情地说。

5231是唐古拉山口的海拔高度,是当年负责管理青海省内“兰西拉”工程建设李启顺保留了多年的手机尾号,也是曾负责“兰西拉”光缆维护的新生代通信人包先平的微信昵称。两代通信人的人生轨迹就这样被一个工程、四个数字连在了一起,他们的“兰西拉”情缘会一直延续永久。

分享这个页面:
上一篇“重走信息天路”之寻今篇 谁是“兰西拉”最可爱的人?
全部
下一篇没有了